
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法也有进展
丙型病毒性肝炎(以下简称丙肝),在全球发病率为3%,约有1.7亿
人受到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(HCV)的感染,其发病率及受染率虽然明
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炎,但其对于人类的健康危害性却大大重于乙型病
毒性肝炎。丙型病毒性肝炎易向慢性化转化,向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
化及原发性肝癌的转化率都明显高于乙型病毒性肝炎。丙肝在抗病毒治
疗方面也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,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当前如抗病毒治疗的
应答率及复发率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难点和热点。丙型肝炎的病毒基因
型分六个型,50多个亚型。在我国当前存在着基因1型,较基因2、3型
治疗困难的现象。病毒基因1型,抗病毒应答率明显低于基因2、3型。
基因1型抗病毒应答率不足50%,而基因2、3型抗病毒应答率约为80%
左右,其所谓难治性丙型病毒性肝炎,多是基因1型。在抗病毒用药方
面,基因1型用药量高于基因2、3型。且其疗程基因1型也是基因2、3
型的一倍。(即基因1型治疗疗程多为一年,基因2、3型疗程仅为半
年。)近几年来,笔者在全国各地会诊中见到了不少基因1型抗病毒治
疗不应答或应答不完全的病人,同时也见到了不少年约50岁左右,基因
2、3型的病人,应用抗病毒治疗的“金”标准疗法(又称标准疗法),
经刻苦治疗后,病毒学,生化学应答良好,丙肝病毒HCV—RNA定量检
测转阴的病人,但时隔半年左右出现了原因不明的再度复发,这极大造
成了病人思想上和经济上的负担,迫使病人不得不考虑再次进行抗病毒
治疗,因此这些病人皆都对丙肝新的治疗方法寄托了极大地希望。因此
近几年,国内外学者都逐步对丙肝的抗病毒治疗不应答和应答不理想的
问题以及抗病毒治疗后又复发的问题作为难点和热点进行了研究,经过
几年来临床观察和研究,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成果。在2010年4
月14日至18日奥地利举办的45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(EASL)就报导了
一些丙肝抗病毒治疗优化的治疗方案,其中也包括了将长效干扰素
(PEG—IFNα—2a)+利巴韦林与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应用于临
床治疗,取得了显著的疗效。
1、制定了根据基线病毒戴量和初始应答进行个体化治疗:对基因1型
HCV感染者低病毒戴量并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(RVR)的患者给予24周
的治疗疗程,这比48周疗程有很大的进展,预示着将获得持续病毒学应
答(SVR)。
2、联合应用维生素D3可提高标准治疗(长效干扰素+利巴韦林)的应
答率,在一项治疗研究中,治疗组(加维生素D3)和对照组(不加维生
素D3)。早期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%和48%,在已经完成的24周治
疗后的随访患者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毒持续应答率(SVR)分别为
86%和41%,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。
3、胰岛素抵抗影响基因1型患者的病毒持续应答率(SVR),随着胰岛
素抵抗指数(HOMA——IR)的降低,SVR可以提高。而基因2、3型
不存在此类现象。
4、小分子化合物(Telaprevir)联合标准化治疗(长效干扰素+利巴韦
林)可以明显提高抗病毒疗效,有一项研究表明Telaprevir联合标准治
疗,治疗24周多家学者研究揭得出相同有效的结果。对既往多发病毒学
突破和部分应答的患者,治疗24周给予Telaprevir治疗可获得较高的
SVR百分率;既往无应答的患者24周疗程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(SVR)
为13%,48周疗程为57%。研究者认为对于难治型丙型肝炎患者较单
用标准治疗方法,进行再次治疗更为有效,且病毒复发突破率和复发率
较低,并无重大不良事件发生。
5、Boceprevir联合标准治疗的抗病毒疗效:—本届大会报告了
Boceprevir联合标准治疗的2期临床试验和长期随访结果,在290例获
得了SVR的患者中未出现复发,也未发生新的不良事件。
6、RG7128是一种核苷酸聚合酶的抑制剂,应用RG7128联合标准治
疗对基因1型其SVR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标准治疗。又有试验证明
RG7128对基因1、2、3型HCV均有显示高基因屏障特点,可减少病毒
的耐药发生。
7、本届年会还报告了针对HCV非结构基因5A,聚合酶新药以及新型干
扰素研究的成果,还报告了无干扰素抗病毒药的研究结果。并报告了无
干扰素治疗的小分子化合物联合应用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。
总之,全会利用针对HCV不同的靶点的新型药物,联合或不联合标
准治疗具有临床应用的前景,对于现在患丙型肝炎治疗病毒学应答不良
难治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肝病毒复发者都带来了希望,但是当前还需
要大型临床试验加以重复和证实。